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姓名:步〇凡
分数:总分344分
学校:中国人民大学
推荐书籍:
学习经验:
刚进入大三的时候,课业依旧繁重,全然没有考虑已然不远的升学与就业。有一次,来胜在我校举办一场分享会,邀请我校的师兄师姐分享考研与法考的经验,我便抱着随意听听的心态参加了。讲座过后,来胜的老师与我交谈,向我介绍了几种准备法考和考研的思路。这时我才意识到,法考与考研看似还有不到一年,其实已经到了“笨鸟先飞”的时候了。
后来,我向来胜详细了解了考法课程的情况,试听了一部分法考课程,感觉比较符合我的胃口。当时,来胜提供的优惠力度比较大,考虑到希望有人督促我按时学习,便报名了来胜的高端法考面授班。
一年二考建议
报名是在大三上学期的十一月份,那时,能不能拿到保研资格仍然是未知数,但我依然打算按照 “一年两考”的思路同时准备保研和法考。其一,法考的内容比较基础,很少涉及理论争议问题,因而能够起到梳理基础知识的作用。在基础较为扎实的前提下再准备保研的相关知识,能够将法学理论、学说掌握得更加顺畅。其二,准备法考的过程中会接触大量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而这些法条和司法解释并不会在平时的大学课堂上被重点讲解和记忆,因此,准备法考能使人系统掌握现行法律规范。其三,保研考试除了会深入考察所选专业的理论之外,还会随机考察其他部门法的常识性知识,甚至环境法、劳动法、国际私法等小法可能会被考察。在这种情况下,复习法考的同时就直接复习了小部门法的基础内容,实属一举两得。
法考备考时间轴
大三上学期的课程还是比较紧张,直到寒假我才正式开始学习法考的内容。寒假没过多久就来了疫情,因此我基本上都是听网课学习的。
在来胜学习,我主要看中两样。第一是来胜的学院派师资团队。来胜请的每一位老师,像是刘玫老师、杨秀清老师、杨帆老师都可谓是大学中的名师,讲课绘声绘色、重点鲜明,,对他们来说,带同学通过法考似乎是家常便饭。第二是来胜的讲义。来胜的讲义是知识点的凝练与总结,学习过后,用来背书再合适不过。有时上面会有一些习题,学完之后顺便练习也很适手。我相信,只要认真听课,精读讲义,辅以历年真题,都能顺利过关。
(一)备考客观题
第一轮:1-9月(听课、背书、真题)
做真题时,要阅读每一道题的答案解析,确保每一个知识点弄懂弄会,同时统计每一科、每一章节的正确率。在做真题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回顾、应用知识点,还可以逐渐摸清出题的规律。所谓重者恒重,新者常新,屡次考到的知识点要重点掌握,当年考过的新出台的司法解释略作了解即可。真题解析中出现的而讲义中没有出现的知识点,可以记录在讲义的相应章节上,真题解析中的规律性总结也可以摘抄至讲义,以便背诵。
第二轮:10月(真题、背讲义、查漏补缺)
10月初保研尘埃落定,成功上岸,之后转而为法考做最后的准备。首先是背诵商经的讲义,完成真题。此时,战线已长达半年,前面的知识已忘记大半,因此,第二轮复习的主要内容是回顾知识,背诵讲义,唤起从前的记忆。由于所剩时间不是很多,基本上三天一科,把八门科目全部过完。背完之后,以轻松的姿态迎接法考客观题的考试。
(二)备考主观题
事实上,如果客观题准备的充分,对知识点掌握得比较熟悉,准备主观题并不是难事。
主观题最特别的科目是中特。准备中特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一个字——背。要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的重要论述,背《中共中央关于法全面推进依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背官方参考书上的三级标题和答案。
对于这本官方案例,大概四五百页的样子,10月1号拿到这本书到10月19号,我把这本书做了3遍,好多案例我都可以背下来,但我绝不是提倡背答案,而是说要达到这个熟悉程度,第一遍不会写可以抄,第二遍一定要自己写,再把自己写的与答案做对比,你要相信即使抄过一遍自己写也写不出答案上的话,所以在对比过程中去思考才是最最重要的。
其实这就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做的多了自然能领会到答题的规律性,法考就是一场考试,凡考试必有其规律性,就看我们能不能坚持到找到规律性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