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要点】卷四-论述题应试技巧,来胜法考,来胜法考
试听/免费
班型课表
师资团队
图书期刊
历年金榜
考情中心
课辅中心
题库中心
来胜学习中心
模拟机考
【备考要点】卷四-论述题应试技巧
2017/11/15

论述题的出题特点和答题技巧
前面已经提到,论述题目前已经成为司法考试中一种比较固定而又重要的题型。因此,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当对论述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如何系统准备司法考试论述题呢?下面将根据论述题的出题特点对答题的基本技巧进行分析。
一、论述题的出题特点
司法考试论述题的出题特点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出题材料的选择,二是出题角度的设置。从历年真题来看,论述题的命题有以下特点:
出题材料的选择
司法考试论述题出题的材料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在案件背后存在着广泛争议。这种争议又具体包括两种:
第一种是法律实践中所产生的争议和冲突,但这种争议和冲突背后其实又涉及更深层次的争议和冲突。以“裸聊”的不同结果(2008年司考论述题)为例。表面上看,该冲突是刑法适用恰当与否的冲突;深一层次看,其涉及的其实是“自由”与“秩序”之间的价值冲突、不同主体之间“自由”与“自由”的冲突。
第二种是在法学界之间对某问题产生的争议和冲突。“判例、案例与司法解释”(2005年司考论述题)即属于此。法学界曾经对我国是否应当实行判例制度进行过较大范围的争论,因此,司法考试选择其作为出题材料,不仅是对此种争论的回应,而且也可以考查考生对我国独特的法律文化的了解。这是因为,学界对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一些问题的争议,往往是因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包括大陆法系国家与英美法系国家)具有不同的法律文化背景,并实行了不同的制度,因此在法律现代化过程中,对是否引进或采取其他国家先进的法律制度或法律理念存在分歧。
由此,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合理推论,司法考试中的论述题材料应当具有如下特点:
1.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一般都要存在着一定争议。无争议的问题虽然也可能考到,但其价值显然较小。
2.之所以引起争议,往往是存在着价值冲突或法律文化冲突问题。价值上或法律文化上不存在冲突的问题虽然也可能考到,但其价值也显然较小。
3.这种价值冲突的问题,往往与我国的法律现代化和法治建设有关系。正是因为要使我国法律现代化和建设法治,而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却还根深蒂固,故造成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反差。当下的一些热点问题,往往与此有关。此外,包括“公法与私法划分”、“私法优位”、“权利本位”、“从身份到契约”等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所提出的理论问题也都应当引起考生重视。
出题角度的设置
从出题角度看,司法考试中的论述题主要包括以下角度:
1.给出一个案例或情景,要求考生谈对案例或情景所反映问题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认识;
2.给出一个案例,要求考生站在法律职业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替当事人解决法律问题;
3.直接以论述题形式进行考查。
二、 论述题的答题技巧
不同出题角度要求有不同的答题技巧。现分别说明如下:
(一)给出一个案例,要求考生谈谈对案例所反映问题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认识,要答好此种题目,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需要对答题的内容,即对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准确的把握。
1)合法性问题。合法性问题属于法律层面的问题。尽管法学中对合法性问题有各种理论,但从司法考试的要求上看,所谓合法性的问题,一是需要把握案件是否具有现行法律法规的依据,如果有,则具有了形式上的合法性;如果没有,则缺乏形式上的合法性。在现行法律法规未对有关情况进行规定时,属于法律的漏洞。对于法律的漏洞,通常可以依据各种原则进行填补。如果经过分析,发现案件可以依据被广泛接受的原则(即法治的各种原则,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力不得滥用的原则等)进行处理,仍可以认为该案件具有合法性依据。否则就缺乏合法性依据。
2)合理性问题。对于合理性问题的判断,需要对案件所造成的结果、影响等进行分析,同时也应当结合中国的现实进行分析。这方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方向,是否符合民主法治建设的要求。由于我国已经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的根本方略,因此各项工作都应当围绕法治建设进行。因此,任何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都面临着是否符合法治建设要求的合理性问题。
2.需要对此种题目的要求进行准确的把握。此种题目最主要的要求是“不能仅就此举引发的一些问题、个案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
1)为什么不能“仅”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其原因在于此种题目属于论述题,而非一般的案例分析题。如果仅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那就与其他案例分析题无异了,也不符合此种题目“25分”的分值要求。
2)此种题目的要求是不能“仅”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而不是“不能”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因此,在答题时,对一些自己比较拿手的问题谈一下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也是可以的,只不过不要只停留在这个层面。
3.需要注意分析此种题目的评分标准。此种题目的评分标准为(以分值为25分为例进行分析):
1)“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阐释你认为正确的观点和理由”,占18分;
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述准确”,占5分。
3)“答题文体不限,字数要求800—1000字”,占2分。
可见,要在论述题上拿高分,除了内容上符合要求外,还应当在形式上下功夫,注意做到逻辑严谨、表述准确、语言流畅,并且最好能够符合“要点化”、“简练化”与“清晰化”的论述题的形式要求。此外,字数方面的要求也应当引起考生的注意,避免因字数不够而被扣分。
(二)给出一个案例,要求考生站在法律职业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替当事人解决法律问题
要答好此种题目,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准确把握题目所设置的问题。以2004年的考题为例。该题所设置的问题为:“作为一名法律职业者,你认为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有哪几种法律途径或方式可供乙选择,以维护其权益。针对本案的实际情况,你认为选择其中哪一种方式处理此事社会效果更好、更具优越性,并请阐明理由。”显然,本题包括了以下两个小问题:(1)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当事人有哪几种法律途径或方式维护权益2)针对本案的实际情况,哪一种方式处理此事社会效果更好、更具优越性,并阐明理由。
2.根据上述对问题的把握,可以合理推断出以下几点内容是必须回答的:(1)既然第一个小问题的核心在于“维护权益”,因此论述题的开头就需要先把当事人权益的受害情况交代清楚。这就相当于打靶前需要先树立一个靶子一样。需要注意的是,在交代当事人权益受害情况时一定要简明扼要,毕竟这部分内容不是最为关键的内容。(2)把当事人权益的受害情况交代清楚后,就应当根据法律规定,简要说明当事人可以用以维护权益的法律途径或方式。之所以是“简要说明”,是因为题目并没有要求对本答案“阐明理由”。(3)针对本案的实际情况,选择出一种方式,并指出用该种方式处理此时,社会效果更好、更具优越性。(4)阐明之所以选择该种处理方式的理由,这是本题的重心。
3.需要注意分析此种题目的评分标准。此种题目的评分标准为(以分值为25分为例进行分析):
1)“运用掌握的法学和社会知识阐释你的观点和理由”,占18分;
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述准确”,占5分;
3)“字数不少于500字”,占2分。
(三)直接以论述题形式进行考查
要答好此种题目,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准确把握题目所设置的问题。以2005年的考题为例。该题所设置的问题为:请围绕“判例、案例与司法解释”谈谈你的看法。显然,本题所设置的核心问题是:在分析判例、案例与司法解释三个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立足于我国的司法实践和司法制度特点,提出考生对“判例、案例与司法解释”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阐述。
2.根据上述对问题的把握,可以合理推断出以下几点内容是必须回答的:(1)判例、案例和司法解释三个范畴的阐述,内容上应当包括对三个概念的界定、辨析和比较等基本内容;(2)立足于我国的司法实践和司法制度特点,提出考生对“判例、案例与司法解释”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阐述。
3.需要注意分析此种题目的评分标准。此种题目的评分标准为(以分值为25分为例进行分析):
1)“在分析、比较、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观点并运用法学知识阐述理由”,占18分;
2)“说理清楚,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占5分;
3)“字数不少于500字”,占2分。
论述题常考知识点提示
一、从论述题角度看各学科重要性的不同
根据论述题的出题特点,我们可以对列入司法考试大纲的各学科的重要性进行大致的排列:
1.法理学、宪法、行政法最为重要;
2.民法、刑法、经济法次之;
3.三大诉讼法(即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再次之;
4.法制史、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法律职业道德、商法最为次要。
二、从论述题角度看重点学科的常考知识点
根据论述题的出题特点和答题特点,在复习各学科时,应当重点复习的知识点分别为:
1.法理学共四章,包括法的本体、法的运行、法的演进、法与社会。这四章都非常重要,许多论述题的答案都包含在这四章中。在复习过程中,应当注意关注这四章中可能存在理论争议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法的本体”部分,如法的概念、法的本质、法的价值(尤其是法的价值冲突)、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适用(尤其是适用法律规则审判可能导致结果严重不公因而需要适用法律原则进行审判的情形)、法的渊源(尤其是国家法与民间法发生冲突时的处理)、法的效力、法律关系(注意掌握如何对不同案件中所存在的各种法律关系进行分析)、法律责任(尤其是归责与免责)等。
2)“法的运行”部分,如立法(尤其是立法原则)、执法(尤其是法治社会中执法的基本原则)、司法(尤其是法治社会中司法的基本原则)、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尤其是运用不同法律解释方法可能产生不同结果的情形)等。在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尤其应当关注我国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存在争议的各种改革措施(如政府评选最差官员、招募讨债高手帮政府讨债、插旗卖广告筹款、监狱设立夫妻同居室、公安局进行命案招标等),并注意根据法学理论知识对各种改革措施进行分析。
3)“法的演进”部分,如法的传统(尤其是中国法的传统)、法律文化和法律意识等。复习好本部分内容,将使考生更能理解为何现实生活中会存在各种有争议的措施,公民权利的保障为何如此困难,尤其是为何我国虽然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但却迟迟无法建立令人满意的法律秩序。
4)“法与社会”,如法与科学技术、法与政策、法与道德、法与人权等。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应当注意分析下述问题:社会本身是在不断演进、变化的,而法律相对而言往往比较滞后,因此往往会出现一些新问题(如“爱情侦探”等)在法律上难以解决或者在法律上难以给出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2.宪法与行政法的内容中,涉及国家机关的法治建设、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最为重要,许多论述题的设置都与这两部分的内容有关。复习本部分内容时,请结合法理学“法的运行”部分进行复习,并应当关注我国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存在争议的各种改革措施以及公民权利受到侵犯的各种案例。
3.经济法中,涉及弱势群体的内容最为重要。所谓弱势群体,是指在双方力量对比中明显处于弱势的一方。例如消费者与经营者相比处于弱势,劳动者(包括民工)与用人单位相比处于弱势,因环境污染而受害的居民与污染企业相比处于弱势等。因此,平时应当多关注这些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问题,并请注意复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
三大诉讼法中,涉及如何为受害者提供法律上的救济的内容最为重要,因此,应当注意掌握我国法律制度如何为受害者提供一整套法律上的救济途径。此外,目前出现的许多有争议的各种司法改革措施,往往与人们对诉讼法的理解不同有关,因此,在掌握三大诉讼法时,还应当注意掌握三大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等内容。

热门资讯

  • 2019 年法考大纲理论法新增..(10693)
  • 陈永生老师以-孙小果案例点评法..(4576)
  • 法律职业资格证&律师执业证..(4134)
  • 【备考指南】理论法第四期-法的..(3826)
  • 【备考指南】刑诉法第三期..(3780)
  • 2020来胜法考客观题学习包..(3672)
  • 2019来胜法考客观题学习包..(35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3375)
  • 2019来胜法考主观题学习包..(3286)
  • 【备考指南】理论法第十期《中国..(3230)
  • 曹兴明

    民法名师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博士。讲课富有激情,风趣幽默,授课严谨、善于归纳,对真题的讲解与分析非常透彻,让同学透过真题对民法掌握性强!
    方志平

    民法名师

    北京大学民商法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崇尚运用民法解释生活,在生活中体会民法 对法考有极为深刻的体悟和研究。
    陈永生

    刑法名师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学术功底深厚,授课幽默风趣,善于总结归纳,对高频考点、重点、难点的归纳精准,得到广大学员的一致认可。
    吴鹏

    行政法名师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法博士,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老师授课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生动活泼、与社会生活现实和法考考试命题双向联系紧密。
    赵宏

    行政法名师

    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应试辅导经验丰富,将生涩难懂的行政诉讼法讲解的细致透彻,重难点的把握精确到位。
    史飚

    民事诉讼法名师

    中国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研究所副教授。讲课重点深入浅出、娓娓动听。授课经验丰富,对重点、难点问题分析透彻,应试性、方向性极强。
    杨秀清

    民事诉讼法名师

    中国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教授。老师善于将诸多相关考点予以有效串联,思路清晰,生动有趣,有利于帮助考生对重点考点进行全面记忆与巩固。
    刘玫

    刑事诉讼法名师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刑事诉讼法研究所所长。师从陈光中教授。老师善于将理论与律师实务融合,逻辑严谨,条例清晰。
    宋桂兰

    刑事诉讼法名师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师从刘玫教授,攻读刑诉。老师拥有十年以上教学经验,授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将庞杂的刑诉知识点与法条融会贯通。
    杨帆

    法理/宪法名师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对考试方向的把握十分准确,其深入浅出、逻辑缜密、思路清晰的授课风格 知识总结清楚、细致、条理性很强、便于记忆。
    关于来胜
    企业征才
    环境介绍
    场地租借
    联络我们
    在线咨询
    英美法词典
    元照读书馆
    CopyRight 北京来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280号 京ICP备10043249号-2